戈壁高原工程建设“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7-04 来源:信息员
——记西北院青年岗位能手陈军伟的筑梦之路
在陕北吴起县连绵的群山之巅,一座座160米高的混凝土-钢混合塔筒(混塔)风机巍然矗立,洁白的叶片划破长空,将风能转化为清洁电力。在这片见证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土地上,陈军伟用九年光阴,从一名基层测量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总工程师。作为西北院首个山地混塔风电项目——吴起街道办一期100MW风电EPC项目的技术总工,他以对工程精度的极致追求、对技术创新的不懈探索和对团队培养的倾心投入,在西北的戈壁、高原与千沟万壑间,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工程师的奋斗篇章。
专业淬炼:从“1毫米”到“高原氧气瓶”的成长之路
2016年7月,从河南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的陈军伟加入西北水电公司。在云南武定三月山风电项目,他从基础测量放样、竣工资料整理做起,很快展现出测绘专业特有的严谨与细致。这份特质在国电定边新庄100MW风电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陈军伟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自我要求,硬是将基础环水平度误差控制在了惊人的1毫米以内,远超设计要求。“这1毫米关乎风机塔筒二十年运行的安全与稳定。”这份近乎苛刻的精度追求,成为他致敬匠心的生动注脚,赢得了监理和业主的高度赞誉,该项目最终荣获2022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在巢湖北岸富磷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作为技术员,他深入矿山治理一线,负责地形复测、质量抽检验收,独立编制了多项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该工程不仅成功治理了水土流失,有效改善了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还荣获西北院2020年度优质工程三等奖,为公司在环境治理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
真正的考验发生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2021年,陈军伟担任中广核青海海晏20MW分散式风电项目总工,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寒缺氧环境,他带领技术团队,身背氧气瓶,坚守一线,严抓高海拔地区施工质量通病,优化风机基础钢筋设计(单台节省2.5吨),精心编制并通过专家论证关键施工方案,对分包队伍开展技术交底,采取搭设保温棚等有效措施,确保锚笼环基础灌浆质量,最终如期实现并网发电目标,并通过技术管理争取到693万余元合同变更索赔。
技术创新:混塔攻坚的“拓荒者”之路
2023年初,陈军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挑战——担任西北院首个山地混塔风电项目(吴起项目)总工程师。混塔结构复杂,施工工艺与传统钢塔筒差异巨大,面对这项行业技术前沿的“硬骨头”,他带领年轻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前期广泛考察国内主流混塔技术方案,与设计团队紧密沟通,优化中空式基础浇筑工艺,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技术总结和专利挖掘。
团队聚焦混塔施工痛点、难点攻关,成果丰硕:《提高混塔预埋管一次安装合格率》获陕西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竞赛活动二类成果;《降低混塔一次安装垂直度超限率》《提升混塔塔片外漏接缝安装美观度》《缩短风电机组混塔基础浇筑时间》等分获省级二类、三类成果,《降低钢混塔架混凝土环片崩边率》获西北院QC成果一等奖;四项工法入选2024年西北院级工程建设工法,成功申请9项实用新型专利,涵盖混塔施工的关键环节:
1.吊装技术:一种混塔风电项目混凝土塔节吊装设备、一种便于调节直径的混塔吊装施工平台、一种塔片安装用装拆装置。
2.基础施工:一种便于缝隙灌浆的混塔基础移动式导流装置、一种成孔灌注桩砼浇筑导管固定架装置、一种用于桩基础底部扩孔装置。
3.构件处理与运输:一种装配式混塔塔片存放架、一种便于调节直径的混凝土环片拼装平台、一种用于山地风电项目大件运输车辆牵引辅助装置。
此外,他以第一作者撰写的核心期刊论文《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山地钢-混塔风电项目施工应用研究》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混塔施工技术迭代,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成本,保障了吴起风电项目优质高效履约,也增强了公司在山地混塔风电领域的竞争优势,为后续承接同类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团队先后荣获水电公司优秀项目部、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安全生产优秀项目部,以及陕西省建设系统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等多项荣誉,吴起风电项目荣获电建集团2024年度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团队培养:锻造“技术尖兵”的传承之路
作为吴起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面对团队中大量刚毕业或仅有1-2年经验的新人,陈军伟推行“实践出真知”的培养模式,要求新人“带着图纸下现场”,将二维蓝图与三维实体结构反复对照,理解设计意图、施工工艺,组织技术骨干梳理混塔施工关键技术和风险清单,编写《混塔施工技术指导手册》。通过项目“夜校”、专题讲解和现场实操考核,快速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提出想法,对技术日志中的合理化建议给予积极反馈和专业指导。正是这种开放、务实的氛围,使得许多创新点子在团队碰撞中产生并完善。
多年项目工作使他对一线员工的辛苦和青年的困惑感同身受,在日常管理中融入严谨与关怀,对技术细节、工作标准严格要求,将质量红线贯穿始终,在生活上给予同事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这种“严管厚爱”方式,极大地凝聚了团队力量,激发了年轻技术人员的潜能和归属感。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技术新兵迅速成长,能够独立承担技术方案编制、现场质量管控,甚至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公司锻造了一支能吃苦、懂技术、敢创新的青年骨干队伍。
写在群山间的答卷:九年奋斗结硕果
九年时光,从新疆戈壁到青海高原,再到陕北山地;从测量员到项目总工;从“1毫米”的执着到“混塔技术”创新突破,陈军伟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他先后荣获水电公司优秀团员、质量管理先进个人、优秀员工、优秀项目副职,西北院质量管理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参建项目屡获省部、行业优质工程奖。
他的故事,是无数扎根祖国西部能源建设者的缩影。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对工程质量的敬畏、对技术创新的渴求、对团队成长的责任。在“双碳”目标召唤下,陈军伟和他的团队,正以工匠精神和创新锐气,继续绘制着绿色能源的壮美画卷,用智慧和汗水,默默守护着清洁电力的诞生。他们的身影是戈壁高原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的奋斗是青春在新时代最响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