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首页
企业概况
公司简介
组织机构
资质证书
企业荣誉
董事长致辞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媒体聚焦
企业微视
业务展示
工程分布
水利水电
风火光电
市政交通
港航船舶与
金属结构
地质灾害治
海外工程
科技进步
科技成果
标准与工法
专业基础建设
企业标准化
管理体系
三标体系概况
质量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
环境管理
党群工作
党建
工会
团青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企业标识
企业风采
社会责任
赈灾扶贫
捐资助学
志愿服务
人力资源
人才政策
教育培训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公司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戈壁高原工程建设“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7-04 来源:信息员

——记西北院青年岗位能手陈军伟的筑梦之路

在陕北吴起县连绵的群山之巅,一座座160米高的混凝土-钢混合塔筒(混塔)风机巍然矗立,洁白的叶片划破长空,将风能转化为清洁电力。在这片见证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土地上,陈军伟用九年光阴,从一名基层测量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总工程师。作为西北院首个山地混塔风电项目——吴起街道办一期100MW风电EPC项目的技术总工,他以对工程精度的极致追求、对技术创新的不懈探索和对团队培养的倾心投入,在西北的戈壁、高原与千沟万壑间,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工程师的奋斗篇章。

专业淬炼:从“1毫米”到“高原氧气瓶”的成长之路

2016年7月,从河南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的陈军伟加入西北水电公司。在云南武定三月山风电项目,他从基础测量放样、竣工资料整理做起,很快展现出测绘专业特有的严谨与细致。这份特质在国电定边新庄100MW风电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陈军伟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自我要求,硬是将基础环水平度误差控制在了惊人的1毫米以内,远超设计要求。“这1毫米关乎风机塔筒二十年运行的安全与稳定。”这份近乎苛刻的精度追求,成为他致敬匠心的生动注脚,赢得了监理和业主的高度赞誉,该项目最终荣获2022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在巢湖北岸富磷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作为技术员,他深入矿山治理一线,负责地形复测、质量抽检验收,独立编制了多项高边坡专项施工方案。该工程不仅成功治理了水土流失,有效改善了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还荣获西北院2020年度优质工程三等奖,为公司在环境治理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

真正的考验发生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2021年,陈军伟担任中广核青海海晏20MW分散式风电项目总工,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寒缺氧环境,他带领技术团队,身背氧气瓶,坚守一线,严抓高海拔地区施工质量通病,优化风机基础钢筋设计(单台节省2.5吨),精心编制并通过专家论证关键施工方案,对分包队伍开展技术交底,采取搭设保温棚等有效措施,确保锚笼环基础灌浆质量,最终如期实现并网发电目标,并通过技术管理争取到693万余元合同变更索赔。

技术创新:混塔攻坚的“拓荒者”之路

2023年初,陈军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挑战——担任西北院首个山地混塔风电项目(吴起项目)总工程师。混塔结构复杂,施工工艺与传统钢塔筒差异巨大,面对这项行业技术前沿的“硬骨头”,他带领年轻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前期广泛考察国内主流混塔技术方案,与设计团队紧密沟通,优化中空式基础浇筑工艺,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技术总结和专利挖掘。

团队聚焦混塔施工痛点、难点攻关,成果丰硕:《提高混塔预埋管一次安装合格率》获陕西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竞赛活动二类成果;《降低混塔一次安装垂直度超限率》《提升混塔塔片外漏接缝安装美观度》《缩短风电机组混塔基础浇筑时间》等分获省级二类、三类成果,《降低钢混塔架混凝土环片崩边率》获西北院QC成果一等奖;四项工法入选2024年西北院级工程建设工法,成功申请9项实用新型专利,涵盖混塔施工的关键环节:

1.吊装技术:一种混塔风电项目混凝土塔节吊装设备、一种便于调节直径的混塔吊装施工平台、一种塔片安装用装拆装置。

2.基础施工:一种便于缝隙灌浆的混塔基础移动式导流装置、一种成孔灌注桩砼浇筑导管固定架装置、一种用于桩基础底部扩孔装置。

3.构件处理与运输:一种装配式混塔塔片存放架、一种便于调节直径的混凝土环片拼装平台、一种用于山地风电项目大件运输车辆牵引辅助装置。

此外,他以第一作者撰写的核心期刊论文《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山地钢-混塔风电项目施工应用研究》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混塔施工技术迭代,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成本,保障了吴起风电项目优质高效履约,也增强了公司在山地混塔风电领域的竞争优势,为后续承接同类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团队先后荣获水电公司优秀项目部、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安全生产优秀项目部,以及陕西省建设系统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等多项荣誉,吴起风电项目荣获电建集团2024年度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团队培养:锻造“技术尖兵”的传承之路

作为吴起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面对团队中大量刚毕业或仅有1-2年经验的新人,陈军伟推行“实践出真知”的培养模式,要求新人“带着图纸下现场”,将二维蓝图与三维实体结构反复对照,理解设计意图、施工工艺,组织技术骨干梳理混塔施工关键技术和风险清单,编写《混塔施工技术指导手册》。通过项目“夜校”、专题讲解和现场实操考核,快速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提出想法,对技术日志中的合理化建议给予积极反馈和专业指导。正是这种开放、务实的氛围,使得许多创新点子在团队碰撞中产生并完善。

多年项目工作使他对一线员工的辛苦和青年的困惑感同身受,在日常管理中融入严谨与关怀,对技术细节、工作标准严格要求,将质量红线贯穿始终,在生活上给予同事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这种“严管厚爱”方式,极大地凝聚了团队力量,激发了年轻技术人员的潜能和归属感。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技术新兵迅速成长,能够独立承担技术方案编制、现场质量管控,甚至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公司锻造了一支能吃苦、懂技术、敢创新的青年骨干队伍。

写在群山间的答卷:九年奋斗结硕果

九年时光,从新疆戈壁到青海高原,再到陕北山地;从测量员到项目总工;从“1毫米”的执着到“混塔技术”创新突破,陈军伟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他先后荣获水电公司优秀团员、质量管理先进个人、优秀员工、优秀项目副职,西北院质量管理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参建项目屡获省部、行业优质工程奖。

他的故事,是无数扎根祖国西部能源建设者的缩影。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对工程质量的敬畏、对技术创新的渴求、对团队成长的责任。在“双碳”目标召唤下,陈军伟和他的团队,正以工匠精神和创新锐气,继续绘制着绿色能源的壮美画卷,用智慧和汗水,默默守护着清洁电力的诞生。他们的身影是戈壁高原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的奋斗是青春在新时代最响亮的回答。


分享到:
关 闭
上一篇:湖北能源集团襄州黄集一期100MW风电项目风机吊装圆满完成 下一篇:院领导赴新疆在建新能源项目开展安全节能环保督导检查